一八四○年代,一個英國北部的小鎮上,來自四面八方的青年齊聚一堂,他們無視惡劣氣候,默默等待他們的精神導師演講。


 


他們等待的人叫做斯邁爾斯(Samuel Smiles),他接受這群年輕人的邀請,開了一個講座,主題內容取材自各行各業成功人士的故事。


 


瓷器工業的偉治武德(Josiah Wedgwood)、鐵路工業的瓦特(James Watt)和史蒂文生(George Stephenson)、紡織工業的查卡(Joseph Marie Jacquard)等人,斯邁爾斯從他們身上歸納出:這些成功人士,都擁有相似的人格特質,像是勤奮、堅毅、執著在自己的崗位等。


 


斯邁爾斯期許來聽講的年輕朋友,能汲取這些名人的優點,做一個正直、專注、努力不懈的人。這群年輕人也沒讓斯邁爾斯失望,他們後來都活躍於英國社會,成為各個領域的精英。


 


幾年後,斯邁爾斯重新整理講稿,出版了一本名叫《自助論》的書。只是,斯邁爾斯大概沒想到,後來受這本書影響最大的地方竟然不在英國,而是遠隔重重大洋的日本。


 


日本當時正處於明治維新時代,一個名叫中村正直的留學生領隊在返國前夕得到這本書。他利用船行時間看完書,還立下志願,要把這麼好的書,翻譯出來造福日本人。


 


一八七一年,這本書真的以《西國立志篇》出版了。這是第一本正式翻譯成日文的英文書,暢銷程度簡直可以用瘋狂來形容,單單是在明治時代,這本書的銷售就達到了一百萬冊。


 


換言之,在日本明治維新時代,也是日本改革最為關鍵的年代,全日本至少有超過百萬年輕人,透過中村的譯本,聽到英國講堂上一位維多利亞時期的紳士,娓娓道來的勵志名人故事。


 


後來的故事,相信大家都知道,日本在一八九五年打敗滿清的北海艦隊,台灣割讓給日本……


 


透過名人傳記學習,竟然可以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,這是怎麼辦到的?


 


美國的瑞 安 教授曾在研究品格教育教學時,提出一套6E教學法(見【註】),其中之一就是典範學習(example)。不管是歷史、文學或現實社會裡值得學習的英雄或人物典範,都可以拿來當成學習的榜樣,而閱讀傳記就是學習品格一個重要的方法。


 


像邱吉爾,他曾是英國首相,帶領英國人與希特勒抗衡;也靠著一枝筆,寫出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。他還會畫畫,且畫得還不錯;他也是一名好軍官,更擅長演講,他的演講總能鼓舞聽眾。


 


感覺起來,這樣的人應該一生順遂,但其實他當戰地記者時曾被俘虜,也被保守黨開除過黨籍,參加議員選舉還落選。對於失敗,他說的是:


 


「永不放棄!永不放棄有兩個原則,第一個原則是:永不放棄;第二個原則是,當你想放棄時,回頭看第一個原則:永不放棄!」


 


讀邱吉爾傳,如果能學到他這項品格,遇到失敗永不放棄,是不是很棒?


 


 


 


如何挑選好傳記?


 


值得學習的人不少,挑選適合的傳記,是獲得孩子們喜愛的方法之一。


 


如果孩子愛漫畫,送他一本手塚治虫準沒錯。


 


喜歡甲蟲的男孩,當然要給他法布爾或是達爾文。


 


把對的傳記送到適合的孩子手上,孩子會更樂於學習書裡人物的品格,將他們當成楷模,朝成功的方向前進。


 


書市裡針對孩子出版的名人傳記不少,有的出版社一印就是古今偉人百選,孩子必讀名人故事百冊。這麼浩大的隊伍擺在架子上好看,但是,把他們買回家看看,會有幾個孩子肯主動拿來閱讀?


 


買傳記的第一要點就是:不要一次全買,別貪心,否則大部頭的傳記一擺上書架,造成無形的壓力,反而得不償失。


 


相同名人的傳記,也有優劣的不同,挑選時要注意。有的傳記按年編史,從主角出生當天寫到兩腿一伸,說是詳細報導,其實全是流水帳。除非孩子要參加背誦比賽,如果不是,最好避開。


 


好的傳記,能把主角的人生重新再現,觀看主角人物的角度,也不會一味偏頗吹捧或醜化;而能用客觀的視野,為小讀者重現當年的世界,把主角生活其間的故事,搬到讀者眼前,讓讀者與主角同悲同喜,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,感受主角下定決心時考慮的依據。


 


讀這樣的傳記,就像在看一部歷史電影,有身歷其境的感受。


 


挑傳記的時候,多看幾本,好菜只要嚐第一口就知道了,好傳記也是。先讀幾頁,看看順不順口;遇到兩本講相同人物的傳記時,也可以直接翻到影響主角一生最重要的大事去比較,版本優劣,一試便知。


 


這是個多元的社會,我們不再用學業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就,「行行出狀元」的口號人人朗朗上口。然而想要在每一個行業裡成功,除了天分,還有不斷的努力,這些,孩子們看到了嗎?


 


孩子都喜歡偶像歌手,追星學唱歌學跳舞,若希望他們別光看明星光環美好的表象 ,可找一本介紹歌手幕後努力的書,一起共讀。 


 


王建民、郭泓志是台灣之光,但是他們在小聯盟奮鬥的辛酸,孩子知道嗎?


 


報紙雜誌上時常會介紹許多名人故事,礙於篇幅,字數不多,如果遇到很棒的故事,很適合介紹給孩子讀。


 


我就曾經遇過一位故事媽媽,她以講名人故事聞名。她說因為名人的故事好找,而且雜誌經常也會報導,可惜的是,適合成人閱讀的報刊雜誌,小朋友通常不會特別留意。


 


「我就找來講呀,沒想到大受歡迎。」她很得意的說著,揚揚手上的雜誌,說她下一週要講郭泓志,已經準備了幾顆紅線球要給低年級小朋友摸一摸。


 


我已經可以想像,她再一次站在台上,享受幾十個小朋友圍在身邊的滿足景象了。


 


鼓勵孩子閱讀傳記的好方法


 


絕少有小朋友會主動讀傳記(至少我沒碰上幾個),但是孩子都喜歡聽故事。當你想推薦孩子讀傳記的時候,別忘了父母家長的權利。記得先睹為快,找到心儀的對象,用一種很快樂的心情,分享幾則軼事,包你成功推銷出去。真的,我每回講到伽利略覺得上課無聊,只好盯著天花板發呆,卻因此發明了脈搏計時的故事時,總能賺得孩子們快樂的笑聲。


 


講到鹿野忠雄漂洋過海,從日本來到台灣找長臂金龜的事,再皮的男生也會睜大眼睛,急著想知道再來呢、再來呢?


 


沒錯,傳記不同於其他的故事,講的是一個人的一生。人生必然要面對挑戰與困境,有的乍讀起來乏味,必須細細品味才能有所體會。


 


只要師長多花點時間,孩子們就能認識一位生命的好導師。可見,花時間想方法來引導孩子,絕對是必要的投資。


 


年紀小的孩子,可以選人物一生裡較有趣的故事,說給他們聽。


 


年紀大一點的孩子,或許要幫助他先了解書裡的背景資料,讀起來才比較不吃力,容易理解。


 


國、高中的孩子,功課多時間少,讀不了太多大部頭的傳記。先找一本合集來讀吧!每篇三、五千字的故事,一天讀一位,花不了太多時間,卻又能快速與傳奇人物相會(至少基測作文舉例時特別好用)。


 


由於每篇人物故事只有三、五千字,寫的多是較重要的大事,真遇到想要研究透澈的對象,再把他的傳記找來好好拜讀,既深入又節省時間。


 


閱讀傳記,是學習品格的好方法,挑對好的傳記,是跨出品格學習的第一步。慎選好書,想辦法把它推銷到孩子手上,相信這些人物,都能成為孩子終生的精神導師。


 


學得優良的品格,成為正直的好人,讀傳記,此其時也。


 


【註】美國波士頓大學瑞 安 教授(Dr. Kevin Ryan)提出品格教育6E教學模式:典範學習(Example)、詮釋釐清(explanation)、勸勉規諫(exhortation)、環境形塑(environment)、體驗學習(experience)、自我期許(expectation)。依循6E教學模式交替運用,便能掌握品格教育的精髓。更多詳盡內容請參考《親子天下》二??年九月專刊《教出品格力關鍵問答》四六?五六頁。


 


出處:http://parenting.cw.com.tw/web/docDetail.do?docId=3001&p=1&fp=1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pp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